-
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 | a.f.art theatre芳翎《让我们成交》表演时间表
2017年11月7日 该项目旨在以艺术导览的方式于艺术市场中完成虚拟的交易活动。来自建筑、娱乐等不同行业的表演者长期以来对艺术保持关注。他们能够从平面到空间、形式到结构,对某一类作品进行分析,同时也希望可以拥有若干作品。黄芳翎将扮演资深的当代艺术专家,带领表演者及博览会的参观者鉴赏各个画廊及其展位呈现的作品。通过滔滔不绝的介绍与推广,作为导览员与销售员的艺术家试图凭借潜在的购买行为触发对于“品味”及其社会性的再思考,而重新观察并审视自身在其中的媒介性。 11月9日 | 东画廊—乔空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2:45 – 3:15 pm 东画廊 3:15 – 3:25 pm 徒步至乔空间 3:30 – 3:50 pm 乔空间 3:50... 继续 -
胡子个展“莫扎特”在意大利举办
2017年10月22日 胡子正在位于意大利特伦托的Studio D'Arte Raffaelli举办个展“莫扎特”,以介绍最新的肖像创作。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7日。 部分作品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I, HU Zi 胡子, 2017. Gouache on paper 纸上水粉,... 继续
-
张如怡参加"第四届美术文献展 / 应力场"
2017年9月17日 张如怡正在参加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美术文献展 / 应力场',作品被纳入其中的'隐力'(凝聚于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单元。该展览借助了一个来自物理学及地质学的特别术语发展出作用于不同事物内外结构的话语场,旨在为此刻的人类社会文明秩序提供若干垂直切面。张如怡擅长将仙人掌等自然元素运用在雕塑与建筑的相互融合与纠缠中,以'捆绑'和'封堵'等方法安置其构图语言。 部分参展作品 '第四届美术文献展 / 应力场'展览现场,2017年,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 左起:张如怡,《葡萄》,混凝土、瓷砖木板、木板托架与绑带,10 × 28 × 12 厘米(葡萄),13 × 80 × 80 厘米(木板与托架);张如怡,《被切开的房间》,2017年,混凝土与现成品(木门),190 ×... 继续 -
刘任参加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展览
2017年9月7日 刘任 正在参加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素描系列第四回项目 展览'新诗集'。 该展览旨在探索素描语言与文学及其叙事之间的关系。刘任的创作主要涉及绘画、雕塑与装置。他往往从身边日常的材料中寻找灵感,在干净工整的视觉形态背后隐藏感性累积与文本解析。他关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耗以及人的存在状态,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日常的物质材料得以转化。素描对刘任来说是一种介入我们这个时代工具主义文化的工作方法。 部分参展作品 刘任,《尘归尘》,2011年,艺术微喷在收藏级纸上,180 × 110 厘米 | LIU Ren, Back to Ashes, 2011, inkjet print... 继续
-
胡子《Lover》展览画册正式发行
2017年8月1日 左:“Lover” 展览海报;右:“Lover” 展览现场,2016年,Fab-Union Space,上海 | Left: Exhibtion poster of 'Lover'; Right: View of 'Lover,' 2016, Fab-Union Space, Shanghai 去年夏天,东画廊携手Fab-Union Space,邀请岳鸿飞(Robin... 继续 -
张如怡“装修:地点”项目回顾
2017年7月12日 “装修:地点” 手稿,张如怡,2017年 “装修”作为我 2017 年整一年的创作计划的主要方向,它会由4到5个(暂定)不同地方的空间项目作为小标题来共同促进、实现、链接。“装修”除了本身意义上关于空间(私人或非私人、城市或非城市、自然或非自然)的整改、修正与装饰以外,更深的是一种毁灭与重建的双重关系,包容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关系中,它为个体与现实的相互直面的参与提供了场所。 ——张如怡 “装修:地点” ,张如怡,2017年,“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展览现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张如怡在展览“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2017年3月19日—2017年7月9日,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的临时单元题为“装修:地点”,围绕建筑模型的理念展开,却不必要与比例模型或草图模型混淆,其目的是通过一种松散的方式度量身处全球舞台中的现在时中国及其不确定的发展状态。该项目是为一个特定地点进行的单一设计,以环抱一种地缘政治认知。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权力平衡的式微唤起了艺术家对于建筑与雕塑之间的对抗关系的思考,不仅考虑到城市语境及其受限于列斐伏尔式概念坐标分析的空间,更是到了为一个不同的社会寻找对应架构的时刻。 《静物》 ,张如怡,2016年。混凝土和铁丝,木板和丙烯,13 × 7 × 10 厘米(仙人掌),21 × 10 × 0.5... 继续
-
胡子参加chi K11美术馆展览
2017年6月30日 胡子正在参加上海chi K11美术馆展览'造物者'。'造物者'试图以母体的观念模型介入当代视觉文化公共话语。胡子在其长期的肖像创作中,通过制造身体轮廓的独特触感整理个体经验并建立自我表象。是次的参展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去年游历意大利的发现,既包括对历史叙事的诉说,又暗含对文本人物的猜想。 '造物者'部分参展作品 胡子, 《摔跤者》,2016年,纸上水粉,61 × 45.3厘米 | Hu Zi, Wrestler, 2016, gouache on paper, 61 ×... 继续 -
张如怡参加2017年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计划
2017年6月1日 张如怡正在苏格兰达夫敦参加2017年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计划,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委约创作与相关展示。该驻村计划是一个面向全球的艺术项目,由时任格兰父子洋酒公司主席,倾心于艺术收藏的查尔斯·戈登创立于2012年,在每年夏天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体验其酒厂风貌。自2007年起,中国艺术家已连续十一年参加此项目。 张如怡的艺术创作存在于生活的逻辑中,围绕自我意识、物理空间、日常体察之间的关系而展开。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时间切片和物质信息,捕捉、隐藏、保留、捏造出个体与日常现实之间相互指引与限制中情感瞬间的“物化”过程。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请前往格兰菲迪官网获取驻地项目的更多信息。 http://www.glenfiddich.com/explore/artists-in-residence/2017/ 继续
-
曲丰国、张如怡参加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与Hi艺术中心展览
2017年5月27日 曲丰国、张如怡参加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展览“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及Hi艺术中心展览“曲和直:抽象的逻辑”。 “零度之维”试图以罗兰·巴特把写作与写作形式及语言进行切割的文学观念,解构’85新潮美术运动中的话语标本之一“理性绘画”对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实践造成的深远影响,甚至进行抗辩。通过将抽象视作口头的行为,在历史的推论之外建立起新的非线性叙事。无独有偶,“曲和直”设法冲破后绘画性抽象的藩篱,将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实践安置在一种替代性的地缘情境中。 曲丰国自上世纪九十年初开始抽象绘画的创作,摒弃笔触而以机械性操作所得的线条规划出色相文本的生成语法。张如怡则利用工业纸上的矩阵,重新编码现代“格子”与古典“格子”的固有矛盾,并结合现成物在雕塑与装置创作中进一步还原“格子”作为媒介的自律性。曲丰国与张如怡都是上海抽象艺术的开拓者,虽然来自不同世代,但是二人的创作共同承载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具体意志。 “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与“曲和直:抽象的逻辑”今日开幕,分别展至7月7日与6月21日。 “零度之维”部分参展作品 Spring showers, Four Seasons 四季 雨水, QU Fengguo 曲丰国, 2014.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145... 继续 -
东画廊告别黑石公寓
2017年5月4日 Blackstone Apartments - Balcony 黑石公寓-露台, LI Shan 李珊, 2017. Oil on paper 纸面油画, 29.5 x 21.5 cm 随着李珊个展“复 | 兴”的圆满落幕,东画廊正式搬离位于上海前法租界黑石公寓内的复兴路空间。自2007年建立伊始,东画廊一直协助着艺术家的事业发展,贡献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呈现。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东画廊为新锐才智们演进中的实践与广泛潜能建立了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实验平台之一,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历史建筑融合古典装饰题材与折衷主义形式的魅力,不断向展览制作提供“元戏剧”的条件。现在,东画廊在西岸坐拥更加开阔的内部空间和环境,将在策展中投入更多的主动性并介入一批理想的国际艺术家,同时与不同机构合作,继续支持一代重要的中国艺术家。... 继续
-
张如怡获2017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
2017年4月9日 东画廊荣幸宣布张如怡获2017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艺术8建立于2009年,是由法国哲学家、作家Christine Cayol及醉心于艺术的中国实业家薛运达先生联合创办的非盈利艺术机构,通过艺术驻地项目帮助和支持中法两国的青年艺术家,力求为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架起一座桥梁。在艺术8协会主席、巴黎美术学院前院长Henry-Claude Cousseau的引领下,艺术8奖成立于2011年,旨在为中法两国的青年艺术家提供自由创作与展示交流的平台,从而努力促进中法两国的艺术交流。2017年,法国娇兰携手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秉承传承与创新的共同理念,共赴一场对艺术世界的探索之旅。2017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的评审委员会包括隋建国(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新平(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黄笃(艺术评论家、策展人)、Henry-Claude Cousseau(艺术8协会主席)、Christine Cayol(艺术8创始人)、Larys Frogier(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Philip Tinari(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与Tony Brown(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及巴黎美术学院教授)。张如怡由王慰慰(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人)提名。2017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入围艺术家曹雨、胡尹萍、张如怡联展“事情是这样的”于艺术8北京艺术之家一层(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举行,展期将至2017年5月10日。 张如怡的几件作品放在一起像是一幕幕舞台哑剧,那些本来普通的现成品材料在她的空间“营造”下,若隐若现着某种强烈的情绪。这种感觉是压抑的、倔强的、开放的,也是封闭的,像是即将爆发的瞬间,但又突然静止。她用更加理性的方式表达她对建设在理性之上但又几乎已失去理性的现代社会的看法。积极的对抗?还是无力的和解? ——夏彦国(“事情是这样的”策展人) 张如怡的创作主要有绘画和装置,都带有一种对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审视眼光,她将工业感和日常物件合成在新的情境之中。她的作品里有一种一贯的冷静的线条,将它们的属性、关联延伸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创作使用的材料往往是带有强烈工业感的混凝土、瓷砖、砖块等,但以一种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塑造出极有私密感的装置空间氛围。 ——王慰慰(2017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 提名人) “事情是这样的” 展览现场 继续 -
艺术家李珊与艺术史学家田珠莉对谈
2017年4月8日 时间:2017年4月22日周六下午2至4点 地点:东画廊复兴路空间,上海市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26室 东画廊近日已于西岸建立新空间,即将告别黑石公寓内的复兴路空间。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复兴路空间见证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与先锋艺术的发生,以及不少沉静而寻思的展览,为上海的艺术版图做出贡献。在这个合适的时机,我们将带来艺术家李珊与艺术史学家田珠莉的对谈,呈现这位艺术家对北京早期艺术现场的记忆并讨论艺术家参与的“无名画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语境之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李珊将会分享的其个人经历,包括许多故事都与其在七十年代中期的绘画创作息息相关。这位情感真挚的艺术家正于东画廊复兴路空间举办个展“复|兴”,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请在一个予以启发的周六下午加入我们,进行艺术史的回顾, 品尝我们准备的咖啡与茶点。 本活动免费,请发送邮件至dongallery@qq.com提前预约。 Multiple Red Columns (The Forbidden City) 一群红柱子 (故宫) , LI Shan 李珊, 1970s. Oil on... 继续
Page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