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郭海强个展“伐木” @赛森艺术空间

上海

伐木 | WOODCUTTING

郭海强  | GUO HAIQIANG
 
策展人 | Curator
何迟 He Chi
 
展期  |  Duration
2023.03.31-05.05
Mar. 31th - May. 05th, 2023
 
地点  |  Location
 赛森艺术空间,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 50 号 6 号楼 4 楼
 Saisen Art, 4F, Building no.6, 50 Moganshan Rd,Shanghai


 

 

郭海强:伐木

 

文/何迟

 

《诗经·小雅·伐木》开篇云:伐木丁丁。

 

郭海强是个樵夫。

 

一个人和一座山的关系的深入,往往开始于徒步或骑行的溪山行旅①,进而频繁往复留恋山色,屡屡乐而忘返,乃至于索性茅棚修行②,深居简出,把山当自己家了。

 

一个人在山里生活久了,就脱胎换骨洗心革面,自自然然成了樵夫。在靠山吃山自给自足的生活本能需要的驱使下,樵夫是经过大山接纳、滋养、磨炼和改造再生的人格形象。

 

 

不是和尚,不是道士,而是樵夫,樵夫形象才是山中居民最合理、最得体的仪表和身份。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③。—山的这些形象变化,都是随着山上树木的形色变化而变化的。树木是山的衣装,山的面目,山的容颜,山的神态。通过砍伐、剪裁树木,樵夫勾画塑造着山的轮廓面貌和形象气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④。”但是如果没有手提朽烂斧柄的樵夫⑤,谁能知道山里有神仙呢?不论从哪个意义都可以说,只要有了樵夫,山就有了神采有了灵韵,樵夫才是大山的神灵和主宰。

 

 

大山和樵夫互相修炼互相塑造互相成就,在为了生活在大山里奔波劳碌的樵夫这里,为历代厌倦于俗世进取的人们津津乐道叹羡不已的“天人合一”哲学境界,得到一种富有现实生活质感的有力印证。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⑥。

 

 

这是一部人与自然琴瑟和鸣的交响曲,是独立自由的劳动者锺子期⑦朝夕参演和谐共舞的华彩乐章,是都市流放者疗养当代焦虑的恍若隔世的山水清音。

 

附注:

 

①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②秦岭终南山山深林老,历代有搭建简易茅棚居住修行的历史。

③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

④ 唐·刘禹锡《陋室铭》。

⑤ 西晋时青年樵夫王质在山中打柴见到神仙的传说。

⑥ 《诗经·小雅·伐木》第一章。

⑦ 锺子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樵夫,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人。音频为管平湖弹奏的《高山流水》古琴曲。

 

 

2023年3月31日
42 
/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