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任:昨日重现: 个展

2021年5月15日 - 7月3日
展览现场
介绍

东画廊荣幸地宣布,我们将在5月15日至7月3日为您呈现艺术家刘任于东画廊的第5次个展“昨日重现”。在展览中,刘任把已故日本观念艺术家河源温(On Kawara)的两件重要作品设为起点,以此线索出发,形成对照式的艺术创作,并由此反观艺术实践中对于时间与存在观念的理解。
就策展而言,此次个展分为两大区域。在东画廊独特的圆形展厅内,呈现着《寸光阴-海粒》、《凝固的海》与《给自己的明信片》三件装置作品。其中,《给自己的明信片》共计88张明信片,乃是对河源温把时间视为存在证据的再度诠释与演绎。不同于他在1970年代向朋友们发送内容为“我还活着”的900封电报,在刘任的创作中,被证明对象与证明者合二为一。他寄信给自己,无疑是在时间之流中自我守望——让未来的自己见证此刻的我。如果说这件作品是在当下与未来的两端探讨时间性,那么《寸光阴-海粒》则是在真实与虚拟之间探索同一主题。刘任把一张购买于2011年的数字格式大海的图片分割成上千份,并且把它们逐一用丝网印刷的方式绘制在敷有金箔的压克力方块上。这些数以千计的海粒在展厅中被铺设在食盐上,形成某种取之于海又回填于海的视觉叙事。海是时间的隐喻。对于艺术家而言,食盐来自未曾见过却真实存在的海;海粒上的网购图片则是亲眼所见却虚拟存在的海。两者的交错感恰是人们对于时间的认知。相似地,《凝固的海》则探讨着时间的流动与凝固。在作品中,沙漏里原本存在的细沙被清空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枚金箔亚克力海粒,由它哽住沙漏的细部。沙漏作为时间的换喻,由于流动性被凝固性取代,语义也指向了自身的反面——变为静态的此刻,
移步至另一个区域,数件作品同样延续着对河源温创作线索的继续深化。其中,《圈圈》由2020年每日一张的366张明信片构成。略有不同的是,河源温记录下自己每天起床时间,并将其寄给朋友们;而在刘任的明信片上,记录的内容则是苏醒与入眠两个时间,仿佛是凝结了生与死的无限循环。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明信片的正面,呈现着民俗中烧纸钱祭奠先人残留下的圈圈——那是对故人的思念与时间的冲刷痕迹;而在它的背面,选用喻示着蝴蝶效应的蝴蝶邮票,以此回应河源温追述过去时间的主题。双联画《Panta Rhei 1932.12.24–2014.07.10》乃是对“日期绘画”的再度诠释,原本单一的时间,被延展为有始有终的两个时间——河源温的生日与祭日。它的纪念性意义对应着“Panta Rhei”的本义,即“万物皆流”;同时也契合着展览主题“昨日重现”——纵然在现实中无物永驻,却也能在记忆里昨日重现。这一区域的另外几件作品,在不同层面上都表现出对于客观时间不可拆分、无法回溯的“改造”。譬如,《流》把草纸打成纸浆,再重塑成可打开状的沙漏形状,通过海的拆分与沙漏的切割,表达着重塑时间形态的初衷。《长生不老》以鸡蛋壳作为叙事材料,被放置在草纸浆制成的天平两端。蛋壳既喻示着生命诞生的希望,同时也意味着脆弱易碎的绝望,这种强烈的反差性对峙呼应着作品名称所表明的时间性主题。
总体而言,刘任此次个展依旧沿用着以草纸作为创作媒材,通过“水体-时间”的隐喻表达人类的时间经验,并且以此直指生存处境的存在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览凝结着刘任在艺术语言上的修辞学——类似于训诂学中的反训(enantiosemy),或者说悖谬式修辞,总是同时显示出正义与反义。在形式方面,“Panta Rhei”系列似画非画,版画专业科班出身的刘任虽然使用丝网印刷技术,然而纸砖制作与金箔嵌入的技艺却让作品带有明显的雕塑性与装置性。在作品意涵上,探讨主题聚焦于时间的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拟、凝固与流动等等双重特征。在最为重要的物性方面,艺术家更是把寻常物草纸的廉价快消品属性转译成了指向永恒的艺术品。
可以说,在刘任此次展览的作品中,这种反训特征则拓宽着艺术语言在语义上的宽阔程度。它就犹如艺术家所钟情的大海那般广袤,可以是此岸,也可以是彼岸,并且最终把观众引向时间之思。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