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强:出山: 个展
新年伊始,我们荣幸地宣布即将呈现艺术家郭海强在上海的首次个展“出山”,展览将于3月13日在东画廊的西岸新空间隆重开幕,展期持续至4月30日。
郭海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目前主要从事架上绘画创作。他的艺术实践沿着雕塑语言与绘画语言的边界进行探究,旨在通过绘画的方式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塑形。近年来,郭海强的主要创作方式乃是“写生”。他骑行至终南山,独自遁入山中,以油画勾勒山景的形态,并据此完成画作。尽管户外写生在艺术史上并不罕见,而且早已被塞尚等人升华为艺术创作的方法论模式;然而,郭海强此举却并非身处21世纪对于19世纪进行怀旧式的简单重复。由于文化语境与艺术观念的骤变,郭海强的写生显露出中国传统认识论中“格物”的意味——他尽可能弃绝当代技术,仅凭借肉眼观察将凝视的对象内化,再通过创作将所见的物质世界转译为简单而宁静的内心世界。
不同于塞尚的圣维克托山,郭海强在终南山大多只描绘碎片化的山景,并以写生当天的日期作为作品名。两者构成的时空感与经验性,既反映出艺术家的内心感受与认知,也是作品的重要识别标志。在技术层面上,郭海强的创作符合“少即是多”的极少主义原则,仅用有限的工具与辅助手段,甚至是构图和颜色也力求简单。在作品中,色块化处理与明暗度对比,产生某种近似浮雕的质感。或许,将浮雕感附着在注重平面性的绘画上,正是郭海强对于绘画中不同可能性的尝试。
此次在东画廊呈现的全新个展“出山”,顾名思义地意味着郭海强从以往创作经验中的出走,探寻崭新的艺术创作方向。展览共展出他自2019年以来的多幅新作,仍旧是写生,仍旧是浮雕质感,然而相较于山中的旧作,出山之后的新作展示着他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最直观的差异,就是他冲破了画框对于图像的限制,在从前以少为多的美学态度基础上,又把树枝、麻丝等现成物恰如其分地添加在作品之中。枝桠刺向画面之外,而图像则溢出画框构成不规整的形态,郭海强以此在原有的浮雕感之外又拓展出绘画的另一种可能性——装置感。此外,另一个风格上的转变也颇为显著,那就是画面色彩的明暗度。如果说旧作中颜色基调是远山如黛般的深邃,那么在新展上的作品显然增亮了,更为鲜亮的色彩让山景显得格外青翠。
不论怎么说,此次展览都可以被视为郭海强艺术实践上的重要节点。从外部来看,此次“出山”是郭海强在艺术语言上的突围;从内部来看,出山的郭海强又何尝不是在心性上迎来全新的格局呢?
-
GUO Haiqiang2019.6.14, 2019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40 x 59 cm
-
GUO Haiqiang2020.5.22, 2020Oil on canvas, branch and jute fibre 布面油彩、树枝和黄麻丝195 x 282 cm
-
GUO Haiqiang2019.6.7, 2019Oil on canvas,branch 布面油彩,树枝40 x 67 cm
-
GUO Haiqiang, 2020.8.9, 2020
-
GUO Haiqiang2020.4.25, 2020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80 x 117 cm
-
GUO Haiqiang2020.9.24, 2020Oil on canvas,branch 布面油彩,树枝43 x 65 cm
-
GUO Haiqiang2020.6.3, 2020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40 x 56 cm
-
GUO Haiqiang2019.5.3, 2019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40 x 59 cm